伍陆伍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清穿物语 > 017 闲话生计

017 闲话生计(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绣画?"袁婆看了梅兰妮一眼,"绣画,如果象韩希孟那样的作品,就是天价了,一幅都要几百两银子.可是这种神技,老身自今尚未见过.前朝顾绣的技法由顾玉兰传出,我的师

傅就是顾绣的传人.前几年我见到了一件真正的顾绣绣画,方知,我师傅所学的不过是皮毛,不及十分之一."

梅兰妮又问,"说是苏州的缂丝名满天下.好婆可知一,二?"

"说到缂丝,那都是织造局管的,民间很少,有也是凤毛麟角.当今官场上来往,送缂丝是时兴.只是,这缂丝面料却不好寻,多是那制造局的工户,在业余时间织成,悄悄的卖出,

一匹价起码八十两."

这个时代,无论城里还是乡下,都有养鸡,而开客栈的必定要养一,两只公鸡,为了报时.鸡叫头遍时,梅兰妮起床了,这是她来的这个时代后养成的好习惯.略为梳洗了,就去了厨房.

这个年代的客栈,并不包三餐,旅客可以使用厨房,但得自己准备食材,柴草,厨房的炉头共有八个,为了不和别人挤,所以,梅兰妮一早就煮起一锅粥.然后洗衣服,晾衣服,忙完这些,天已开始亮了.粥煮好后,梅兰妮洗净了一个瓦钵将它盛出.再将那锅洗净,炉台收拾了.出门去买菜,回来时还叫了一担柴.

伺候儿女们吃了早餐,梅兰妮洗了碗筷,杀了老母鸡,炖了鸡汤,又收拾了蔬菜,整理干净厨房,便坐在院里的树荫下做针线.

袁婆对梅兰妮的举动很欣赏.加上苏州,无锡两地方言有些相象,两人的话就多了些.

袁婆二十一岁嫁到常州已经三十多年了.明清时候的江南女儿,并不象人们认为的早嫁,多在二十岁左右才出嫁.弹词<再生缘>(孟丽君)的作者陈端生就是二十四岁结婚的.明末著名女诗人徐灿嫁给海宁陈之遴时,也是二十岁.梅兰妮算了自己的嫁龄在十六岁,立刻汗颜了,其实贺双卿因为父亲去世,被伯父以三石谷为聘礼草草嫁掉,时年也是十八岁.死时才只有二十岁.

"那若是缂的画呢?"

袁婆二十五岁时死了男人.袁婆没有儿子,只得一个三岁的女儿.小家小业的,并无恒产.袁婆靠做女工,养活母女二人,后来女儿长大成人,并为女儿招了个女婿,来立门户.所幸女婿也是个好的,一家三口努力工作,也创下小小的基业,买了房屋,在乡下买了几亩地.天有不测风云.前几年,女儿女婿患病,双双病亡.梅兰妮很能理解,这年头没有抗生素,加上好医生少,庸医多,小小的感冒都能送命.留下了四岁的外孙给了好婆.好婆这是第二次抚孤.把房屋略改造了,开了‘好婆客栈‘,外孙今年十岁了,正在塾里读书.

袁婆见梅兰妮也是寡妇,不免有些同病相怜,安慰道,"你比我要强多了.你身边有四个儿子,都聪明伶俐的.只要熬几年,你那大儿就能帮你支撑门户了.昨儿,听他为你辩解,可知是个孝顺的,懂得护娘亲."

梅兰妮关心的是其他的事,便推心置腹地请教,"好婆,我虽然,带了些银两,可到了苏州,安了家就不剩多少了.你老也看到了,我这儿女一大堆的.所以我也要做些女红添补家用.只是,女红的价钱---"

袁婆道,"如果,帮人做衣裤,荷包之类,一个月辛苦些,能赚到五两银子,支撑你这样的家,节省些用,也是尽够了.如果帮人绣花,那价就高了,如果绣技好的,一月十两银子也是挡不住的."

梅兰妮问,"若是绣画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