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陆伍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非汉废帝 > 第220章 朕想要为先帝建陵县(求订阅)

第220章 朕想要为先帝建陵县(求订阅)(第1 / 5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到孝昭皇帝为止,长安周边共有六座皇陵,再加上若干座太后和公主的陵墓,一共有十几座大墓。

除了孝昭皇帝的平陵还没有填充百姓之外,其余的都已经建成了陵县。

这些陵县的规模大小不一,人口的数量在几万人到几十万人之间不等,全部都由太常寺管辖。

因为迁来陵县的人户都来自关东大族地区,家财颇多,也就使得陵县比寻常的县更富裕。

生活富足,接受教育的机会就多,人才的密度也就比其他地方高。

大汉帝国的历代先君,都有自己的陵墓,这是毋庸置疑的。

为了防止那些胆大妄为之徒行不轨之事,这些陵墓大多数凿山而建,埋在深而坚的深山之中。

而除了埋藏在山里的庞大的地宫之外,在皇陵的地面上还兼有许多的附属建筑。

一个帝王在位时间越长,陵墓的规模也就越大,后世的人们就可以通过陵墓的规模,看出帝王功绩上的大小。

在历代先君当中,孝武皇帝在位五十四年,所以他的茂陵修建的时间最长,规模自然也就最大。

于是,陵县不只是拱卫长安的军事重地,更是了长安城人才和财富的仓库。

如果没有陵县制度,那么三辅和长安的富庶程度恐怕要十去其七八。

而孝惠皇帝和孝昭皇帝在位的时间最短,陵墓的规模自然也就最小。

所以,当刘贺提出来要继续为孝昭皇帝修完陵墓的时候,上官太后才会如此欣慰。

但是,花数以亿计的钱财,调动百万民夫修建这些巨大的陵墓,并不只是为了满足历代天子那小小的虚荣心,也不是真的相信有死后的事件。

或者说在修建陵墓这件事情当中,这两个因素被考虑得最小。

而真正的原因在于修完陵墓之后,可以借“护卫陵墓”的理由,从帝国境内征调世家大族填充到三辅地区,以此来削弱世家大族在各郡国的实力,进而抑制土地兼并,加强中央集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