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陆伍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季汉大司马 > 第563章 两汉得失

第563章 两汉得失(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当流民问题威胁到大汉时,西汉君臣虽有想法,但受迫彼时之形势,无法着手解决。

邑陵制度,本是刘邦强干弱枝的手段,不料到中期成为打压豪强的工具,算是阴差阳错。

西汉的灭亡问题,光武帝刘秀岂会不知?

故而在中后期发起度田,终东汉一朝,中枢对田亩数据非常重视,其控制力胜过西汉。

至于为何东汉不像西汉亡于农民起义,除了朝廷对田亩数据的严格控制外,则就是出现了农业革命,以及长江流域大开发。

当然不是说东汉有大兴的希望,仅能说东汉还能存续。如果遇见圣明的天子,苟活几十年,甚至一百年,或许都有希望。

东汉之所以覆没,董卓之所以能入主洛阳。实际上与关东士族的过分自信,以及何进兄妹的愚蠢有非常大关系。

关西与关东的割裂,人尽皆知。如关东士人屡次希望弃凉,加上打压关西武人的政治地位,岂能不遭凉人的反噬。

“至于前汉,臣以为纵无王莽,前汉亦会覆没流民之手。”

霍峻沉声说道:“孝武皇帝时,董仲舒奏言,天下土地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然因邑陵制,尚有可遏。及至元帝时,废邑陵制,关东豪强不再迁徙邑陵,则豪强无法遏之。”

冬小麦的广泛种植,得以养活大量关东的人口。而后长江流域被开发,所能容纳的百姓也就更多。

“元帝之后,豪强兼并,大族奢靡,百姓无田耕作,无粮可食,渐为民乱。时天下人心散乱,王莽以伪善之面,窃取汉室。”

秦统治时间太短,根本无法给西汉太多的经验教训。

刘邦平天下太快,故而后遗症不小。在刘邦登基之后,常年被兵事所累,且为了治天下,创造性采用郡国双轨制。

经文、景、武三代努力,封国势力消亡,取而代之则是外患匈奴。后来匈奴难以为患,及至昭、宣、元三帝时,流民则成为大汉最大的问题。

至于为何有大批流民,则与西汉缺乏治理经验有关,因初次统一天下,中原凋敝,为了迅速复兴,西汉不限制土地兼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