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陆伍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靖难攻略 > 第179章 另寻他路

第179章 另寻他路(第2 / 9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坐在那个位置上,朱高煦就得考虑平衡各地区的经济差异,而将经济发达地区的财富转移支付到经济落后地区,帮助经济落后地区建设,这还只是最基础的一点。

从江南拨钱粮支援北方,长期下来江南人不满,那既然如此,还不如干脆定都在北方,尤其是北平这种经过蒙金战争之后的经济落后地区。

这么一来,先不提可以从江南虹吸人口,单单用税收的形式,把江南的财富源源不断的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往北平,然后再经北平将南方财富分配到周边的河北地区,就足以帮助河北经济恢复。

朱高煦没有记错的话,洪武八年的北平城人口只有十四万人,但自从朱棣自南京迁都北京后,随着移民政策和从仕的人不断迁移,到嘉靖后期,北京城人口已经达到了近七十万人的程度。

如果加上驻京的军人及家眷以及居于皇城内外直接服务于宫廷的人员,嘉靖后期的京城人口基本达到八十五万人。

这块地方,比起南京来说,不管是从陆上还是海上,都要安全许多,更适合成为首都。

如果说地理位置和军事只是其中的两个原因,那政治和经济上,迁都北平都是一步好手。

不管在什么时代,都城都是一个吸引人口,发展经济的金字招牌,明代也不例外。

立国都于南京,并不能对南京周边的经济形势做出多大提升,反而会增加就业困难。

原本江南就人口稠密,还把国都放在江南,那只会让江南进一步的虹吸全国人才与人口。

一个迁都的举动,瞬间让北平从一个边城重城,变成一个仅次于南京城的繁华大都,河北一带文风开始兴盛。

这一举动,对于历史进程来说,无疑是在走向好的一方面。

唯一值得诟病的一点,就是朱棣之后的皇帝,除了成化以外,几乎没有几个皇帝对北直隶进行大规模的屯垦和经济建设。

在后世,经济发达的省份往往要给经济落后省份转移支付,因为这样能帮助落后省份提升经济,帮助落后省份。

当然,这其中原因也有经济大省从落后省份平价甚至低价从落后省份买走资源来发展自己的问题。

同样的道理,放在古代也一样适用。

现代的资源是钢铁、人力、粮食等资源,古代的资源也是这样。

江南文人自私的觉得自己在养活江南以外的所有省份,但如果没有这些省份运送来的粮食、钢铁、煤炭和各种资源,江南也不会发展的如此快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