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陆伍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汉小吏 > 第56章 我借民心保命,皇帝不介意吧?

第56章 我借民心保命,皇帝不介意吧?(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第二件事,是立了一条称为“救儒令”的社规。

因为造纸术和印刷术还未在大汉出现,写在缣帛竹牍上的书籍仍是奢侈品,也就限制了儒生数量。

但是,长安城作为大汉帝国的国都,儒生的数量仍然比其他城市多不少。

其中就有不少人因为醉心于读经解经,导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些儒生的家境自然很差。

这“救儒令”就是针对那些揭不开锅的儒生而设立的。

第一件事情,就是扩大了“同子弟”的招募范围。

原来,为了不引起周围乡里的忌惮,万永社只在清明北乡招募同子弟。

如今一场大战就在眼前,正是急需用人之际,就顾不了这细枝末节了。

樊千秋下令在乡里各处的要道都贴出了社约,不限户籍地招收同子弟。

每月只要缴纳2钱社费,并且愿意为万永社点卯充数的人,都可被登记为同子弟,享受相应礼遇。

不管是有真才实学,还是只会解经读经,只要到社里证明自己是儒生,每月便可领300钱救儒金。

一个月2钱,只要不是赤贫之家都能交得出来;至于点卯充数更无伤大雅,遇事跑得快些就罢了。

和微不足道的付出比起来,同子弟的待遇却非常实惠,极具诱惑力。

一是可按一份利从社中赀贷母钱,二是每日的设肆市租可减一成,三是受人欺辱时可到社中求助。

莫看只是简单的几十个字,对无依无靠的黔首而言,确是一种保障。

所以,这社约一贴出来,附近几个乡的黔首蜂拥而至,短短几日内,就招募到了四五百的同子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