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陆伍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赝品 > 第九卷 宋辽战争 第十一章 偃旗息鼓

第九卷 宋辽战争 第十一章 偃旗息鼓(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包括老令公在内,杨家战死的四人也是杨家在朝中地位最为显赫的四个人,经此一役,丧失殆尽,天波府一下子就沦落为大宋朝的二流门第,若不是我带着七郎将江南经营得有声有色,同时又在京师内外广结善缘的话,后果实在堪虑。

我将斗篷上面的帽子掀开,撩到了后面,露出了脑袋来,身上蒸腾着的热气将飘落的雪花顶得向四周飞去,就是落不到头顶上,犹如在头顶上搭了一把小伞一般。自从那日为了解救老令公冲冠一怒后,似乎一身修为又有所突破,原本非常平和的性情也变得有些狂躁起来,若非我平日的性情就很澹泊的话,说不定会做出什么惊人之举。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老爹他一生都是为了防御契丹人的进犯而战,数十年来无一败绩,今日战死,非战之罪,也不过是人祸而已,且看他临终前已经放下了一切,惟有对母亲大人有所牵挂,便知他已经看破了这尘世的纷纷扰扰,一切都淡了!"我将手扶在露着本色的棺木上,有些感慨地说道,"母亲大人经的事情也比我们多得多,平日里面老爹都在北疆军前驻扎,整个天波府都是她在一力担当,若是说天波府里面能有一个冷静的人,我看非她老人家莫属了!"

七郎也将斗篷上的帽子掀开,露出了面目,一双眼睛充满了血丝,脸色有些微微的灰白,紧紧地跟在我的身旁,并没有多说什么。

一行人马继续向前走去,良久无语。

"臣等附议!"多数大臣们都纷纷表示赞同,剩下的几名持不同意见的也没有再敢多说什么,就此作罢。

王钦若有些怨恨地看了看宁化军节度使崔翰,冷冷地哼了一声,随着众大臣一起下殿去了。

崔翰看在眼里,心上并没有在意,他手握重权,又是外戚,却是不曾将一个小小的太子洗马放在眼睛里面的。

接到皇命的时候,我正在桑干河南岸指挥众人构筑工事,一座永久性的防御工事,真正意义上的城池。辽军一撤,后方的民夫也渐渐地跟了上来,几十万人同时开工,场面倒也热闹非常。

探马已经飞骑传来两百里外的急报,契丹人果然是走了个干净,最后的人马也退回了大同和阳高以北,进入了防御阶段,辽军主力则全速向东收缩,急援南京老巢。这样一来,北方原来属于大辽的应州等桑干河南岸的大片土地,暂时都落入我宋军的实际控制之中。

"爹爹之死,与那昏君不无关系!若不是王冼在他左右搬弄是非,爹爹也不会去做那有去无回的事情,仅凭我们杨家的子弟兵,从契丹人的包围中脱困,并不是什么难事!"七郎忽然有些愤然地说道。

"噤声——"我听了之后脸色忽变,连忙出言喝止道。

看了一眼左右,除了自己的子弟兵们,并无其他的碍眼之人,心中才略略有些安定下来,一面对七郎教训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谨记着这句老话!朝廷的事情,不要枉自议论!"

随同皇帝的使者前来宣诏的还有两名将军,都是四十开外了,受命来接管我手上的军队。将大军安排好之后,我同七郎一起,带着老令公的遗体,用棺木装殓了,一同向太原府行去。

风雪依然不止,路上皆是白茫茫一片望不到边际,远山都披上了银装素裹,天地之间顿时显得格外辽阔空旷,被大雪覆盖的,不只是田野和山峦,也包括人世间的一切丑恶。

"六哥——"七郎的斗篷上尽是白雪,将脸色遮了起来,令人看不出他的表情,"若是回了家,如何向母亲大人交代?"

我的耳朵格外敏锐,听得七郎的语气虽然尽量保持冷静,一丝微微的颤抖还是将他此时的心境表露无疑,想到这里不由得长长地叹了一声。

历史的宿命终究是无法扭转,杨家一门中的精锐,经此一役后损失过半,即便是老四与老五能够如我所知地从乱军之中存活下来,可是一个投敌,陷入了契丹人的脂粉陷阱,另一个出家,看破红尘丧失了血性,纵然活着又能派上什么用场呢?唯一能够使我有所安慰的是,七郎终于从这场劫难中逃了出来,虽然还不知道以后的情况如何,起码现在对于我们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