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陆伍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秦时家 > 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吕氏不韦(一大章不分了)

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吕氏不韦(一大章不分了)(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郡侯且看看这份文书!” 兴乐宫内。 自从那日大朝会之后,整个咸阳上下为之沸腾一片,尽皆谈论朝会三事。 一下子出现那般多的高爵,再加上军中被赐封的也是数以万计。 还有诸方对于近月之后的真正大朝会期待,那时……秦王也会正式的登位诸夏天子位。 成为等同于三代天子的尊贵之人! 何为朝? 乃是相对于四方蛮夷荒野! 夏朝! 大夏天子统御诸夏。 商朝! 大商天子统御诸夏。 周朝! 大周天子统御一切。 秦朝! 老秦人与有荣焉! 就看近月之后,那场真正大朝会会是一个什么模样,不知道大王登位天子又是一番什么模样。 未几,咸阳上下沸腾之势,略有稍缓。 秦王政上首翻阅一道道文书,时而手持毫笔,批阅着什么,时而令侍者将一份份文书拿下去,落于王弟的桌案上。 “嗯?” “不知关联何事?” 周清将那封文书拿在手中,口中轻语。 连日来……,自己除却上午在中央学宫负责编定制式文字以外,便是前来咸阳宫,商讨下一次大朝会之事。 尽管许多事情已经定下。 尤其……连日来,一份份文书从咸阳各方传来,除却开首的歌颂赞扬之语外,内蕴便是一份份建言。 希望王兄采纳的建言。 “看看再说!” 秦王政放下手中毫笔,常服着身,从案后起身。 “这是……,关中之地各大府库田粮的支出之数?” “还真是多。” “似乎整个关中之地都不够分的。” 手中的文书是国府统辖关中各大郡县上报信息汇聚,内容不算复杂,周清很快就阅览完毕。 上面的内容很是有趣。 是从国府颁下一道道赐封公告之后引起的。 按照秦律,秦国二十等爵位,每一级爵位都是有相当好的待遇的。 就算是第一级的公士,都有俸禄五十石,田地一顷半,还可以拥有一处半的宅子,何为一处半的宅子?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看书,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就是可以比普通人的宅子大一些,多一些房间。 第二级便是上造,拥有俸禄一百石,田地两顷,宅子两处。 第三.级便是簪袅,俸禄一百五十石,田地三顷,宅子三处。 …… 第十级左庶长更是拥有俸禄五百石,田地七十四顷,宅子七十四处。 第十一级右庶长,则是俸禄五百五十石,田地七十六轻,宅子七十六处。 …… …… 第十八级大庶长,俸禄九百石,田地九十顷,宅子九十处! 第十九级关内侯,俸禄九百五十石,田地九十五轻,宅子九十五处。 第二十级彻侯,俸禄一千石,这一等爵位可以拥有真正的赐封土地,自己被赐封为彻侯,封地便是落在天

水。 如今为郡侯,虽没有细细明言这一等的爵位,可是……食邑巴郡之地,很是清楚了。 那只是秦律定下的封赏标准,而根据百多年来,高爵难以出现的惯例,往往被一代代秦王赐封的高爵,赏赐超过秦律不止。 秦国东出平定诸国。 蓝田大营全体将士超过四十万! 再加上东出过程中收拢的降兵降将,数量会更多。 关键平定诸国的过程中,并没有损伤太多,加起来也就超过十万余,这等代价相对于平定诸国,实在是不值一提。 兵士少有损伤是好事。 如今却成了一件难题。 参与东出灭国,将士尽皆有封赏,十八级高爵以上的人不多,以下的人却是不少,他们身上尽皆有封赏。 由国府统辖颁布公告,得到赐封的足足有数十万人。 而且其中大量的爵位汇聚在十级上下,在民爵、官爵上下摆动,那等爵位,平均一人要有将近十顷的土地。 还有额外的宅子。 再加上王兄的恩宠。 就算把整个关中的地分完,也不够啊。 何况,自昭襄先王以来,已经有一代代老秦人被赐封在关中,关中如今存留的土地并不多。 可是又不得不赐封! 那就形成了麻烦。 “春秋以来数百年,诸夏之人并无太大增长,反而历经一场场大战,实则有些削减。” “数百万顷之地,相对于广袤诸夏,并不大。” “就是老秦人不愿意离开关中,不愿意出函谷关罢了。” 想要将这个问题解决,实则很简单,就是将一位位老秦人得赐的田地落在函谷关外,落在山东诸地。 整个诸夏,南北西东近万里,区区数百万顷,乃至于千万顷土地都不算什么。 问题的根源没有解决。 从案后起身,看向自上首走下来的王兄。 “关中才是老秦的根基之地啊。” 秦王政亦是感叹。 如今秦国统御诸夏,可就算是自己,都觉得关中才是最为踏实的地方,因为对于山东诸地,自己除了韩国、赵国以外,都没有踏足过。 对于那些地方很陌生。 连自己都这般感觉,何况老秦人。 然而,关中、陇西已经没有太多的土地赐予老秦人,那也不是自己想要的,老秦人才是自己真正的根基。 “蒙毅,你觉得如何?” “该怎么处理?” 兴乐宫厅殿内,并无外人,国府王绾正在谋划一桩桩大朝会的章程,廷尉府也是一样。 周清手持文书,看向临近亦是起身的长史蒙毅。 “大王!” “郡侯!” “此事实则非现在出现,从秦国灭赵之后,就有些出现了,一战而落,因军功得封者甚多。” “关中仅存的一些土地也封赏于他们了。” “如今只是更加明显罢了。” “欲要解决,如郡侯所言,关外、山东都有大量的无主土地,蒙毅以为,是否可以以关外、山东之地数倍增之,以利诱之。” “令老秦人自愿前往关外。” 方正孔武的神容上,

蒙毅先后一礼,顺而将自己所想道出。 在大王面前,若有思绪,当有落下,否则……并不为大王所喜,待在大王身边多年,这些还是知道的。 “这是最好的解决之法。” “也是最难的解决之法。” 秦王政双手背负身后,看向蒙毅,此法自己当然知晓,甚至于早先就有施行,让老秦人尽量选择关外之地。 可是……效果上不为明显。 甚至于中间还出了不少乱子,老秦人立下军功,得了爵位,身份尊贵,当地的官府也不好处理。 许多事情都是咸阳令亲自处理的。 老秦人呐! “难易本就是相辅相成的。” “你既有此法,可就进一步解决之道?” 周清轻笑一声。 再次看向蒙毅。 “解决之道。” “蒙毅以为,可有八个字!” 蒙毅再次一礼,看向武真郡侯,看向大王。 “哦?” “说说。” 秦王政一喜。 蒙毅果然有解决知道? 八个字。 “赳赳老秦!” “共赴国难!” 蒙毅深深一礼,八个字深沉的从口中流出,很是坚决,很是有力,百多年前,老秦人被魏国险些灭国的时候。 便是这八个字作为支撑! 才令老秦人走到这一步。 现在……秦国一统天下了,路已经走完了吗? 还没有。 秦国仍旧有相当多的磨难。 这个时候,便是需要老秦人再次助力。 “赳赳老秦!” “共赴国难!” “这件事欲要解决,终究还是要落在大王身上。” “昔年,商君变法秦国,《强秦九论》任何一策落下,都有相当大的阻力,可是老秦人都接受了。” “现在……只是拿更多的土地让他们前往关外、山东之地,当不会很难。” “终究秦国现在有一天下之力,并无一天下之心,老秦人还只是关中的老秦人,并非诸夏秦国的老秦人。” “欲要山东诸国之人化入秦国,化入诸夏,秦国自身须有相当大的改变。” 周清看向蒙毅,赞赏道。 这一策想出来并不难。 实施起来……非普通人可以做到,怕是非有王兄亲自出力不可,不然任何人在骄傲的老秦人面前都不好使。 “一天下之心!” “难呐。” 在听到蒙毅所言八个字之后,秦王政便是想到了那一点。 一天下之心? 何其艰难! 三代以来的一位位天子,虽为天子,可是真正之力也就在一隅之地,诸侯国并列,他们是大周的臣民,更是诸侯国的臣民。 如今,诸国尽灭,只剩下秦国。 只剩下秦人! 以往的秦人是秦国之人。 以后的秦人当是秦朝之人! 令诸夏万民心中只有秦国,令他们自觉己身为秦人,那是自己的目标,也是必须要

做的事情。 没有做到那一点,秦国的统治就不算完美。 秦国对于诸夏的统御就不算有力。 就代表的还有隐患。 “而且,数十万将士之功的封赏,眼前只是小麻烦。” “秦国百万民力耕种田亩,一统天下,亦是有功,爵位落下,俸禄落下。” “那份文书上,关中各地县域的府库都快空了,好在今岁关中大收,影响不大。” “可是……来年、后年呢?” “超过百万之民有爵位,那也是一个相当大的负担。” 国府的那份文书上,老秦人因为赐封土地的事情纷乱,只是其中一件事,还有府库粮草、钱财被大量支走的事情。 近年来,秦国一直丰收,兴建了许多粮仓。 足堪大用。 然而,根据秦律,那些拥有爵位的人,只要还活着,每一年都有所得的,对于秦国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过百万之人,拥有爵位? 怕是当初的商君都没有想到会有这一天。 在某种意义上,当所有人都拥有爵位的时候,也意味着爵位的价值大打折扣,反而因为爵位,会给秦国带来相当的负担。 “百万之民,拥有爵位!” 蒙毅亦是惊愕低语,这个数字……并不夸张,因为数十万将士,加上秦国有功之民。 绝对有这个数。 尽管他们中,很多都是民爵,然而,民爵亦是相当不俗了。 商君变法之初,整个秦国上下,拥有爵位的屈指可数,乡里之间,也就寥寥数人罢了。 如今过百万之人有爵位。 几乎意味着整个秦国有二三层以上的人拥有爵位。 实在是恐怖! 可却是事实。 闻武真侯之语所言,每年要发下去的俸禄都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对于秦国接下来的一桩桩谋划,不算有利。 更有一点,爵位加身,许多人是可以免除徭役的,也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从昭襄先王到寡人如今,秦国目下应该有过百万的爵位之人。” “即如此,他们就更应该离开关中,前往关外、山东诸地了。” “得了爵位的荣耀,就要献出自己的力量。” “寡人已有解决之法,会布告关中老秦人。” 秦王政神情亦是不自觉的凝重甚多。 武真侯之语,并非夸大,仅仅自己这一次的赐封都涉及数十万将士,再加上以前的将士、耕作之民。 爵位的确太多太多了。 对于府库也形成相当大的冲击。 全部待在关中,更是隐患,即如此,那就前往关外、山东吧。 他们……会去的。 “百万之民,拥有爵位。” “爵位之尊荣……有损也。” 秦王政随即又叹道。 商君变法,立下二十等爵位,本是尊崇的,所以可以激励老秦人,现在一下子出现这般多的爵位。 爵位多,自当有损。 “这是不可避免的。” “商君立下二十等爵位,乃是为激励老秦将士勇武杀敌,立下军功,得封显耀。”

; “而今战国乱世终结于秦,再想要有一场场大战,很是艰难了,欲要由军功得封高爵,也是很难了。” “而……政功却不一样。” 周清颔首道。 二十等爵位……形成现在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它是因大争之世而存在的,二十等爵位下,老秦人杀敌勇武,所以有了虎狼之秦,雄霸雄主。 接下来,军功不显,高爵不出。 政功却可以运筹帷幄,得封高爵,那就是自然而然的形成文武并列之势,也是岁月长河数千年的演变。 一直都存在,一直都没有消失。 “郡侯之意?” 秦王政眉目一挑。 二十等爵位不能乱,它要是乱了,整个老秦人都要乱了,那是他们应得的爵位,任何人都拿不走。 却……王弟所言,也有道理。 二十等爵位……似乎需要变化了,那么……该如何变化? 一时还没有头绪。 “也许许多事情,还是要变一变为好。” 许多事情,没有发展到那一步,提前变化,反而不妥。 周清只是一语,并未多言。 “郡侯之言,每每令寡人受益良多。”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之法精妙,如郡侯所言,许多法都是为百多年前的大争之世准备的,如今秦国一统天下。” “一些东西的确要变。” 秦王政亦是没有多问。 也许王弟的确还有更好的策略出现,可是眼前秦国二十等爵位并没有问题,自己觉得它也很好。 并没有什么需要改变的。 “却如此。” 周清再次颔首。 “蒙毅,替寡人拟定文书传令国府。” “老秦人爵位俸禄、赏赐土地之事,寡人会亲自处理的。” 秦王政看向蒙毅,令下。 “喏!” 蒙毅一礼,这等事情轻车熟路,并不难。 “除了这份文书之外,还有中央学宫传来的一份份博士之书。” “相邦也将其递过来了。” “郡县、分封!” “他们想的挺多。” 秦王政身躯微侧,指了指上首的条案,连日来的许多文书都令自己头疼,纷纷建言……并无过错。 可是……建言太过,就不好了。 “相邦也有此意?” 文书是相邦递过来的,很明显……有些事情王绾也是知道的,周清微微一笑,对于王绾,还是了解的。 他应该有这个心思。 “王绾!” “寡人很看重他,他虽然出身于文信候府邸,寡人呢并不介意。” “寡人当年罢黜文信候,也非是文信候祸乱后宫、把持朝政之事,而是文信候之言,寡人不喜。” “《吕氏春秋》!” “寡人不喜。” “文信候欲要以《吕氏春秋》治理秦国,同山东诸国纵横交错,王霸并用,达到一统诸夏的目的。” “寡人现在做的更好,做的更快。” 丹凤之眸深处闪

烁过往之事,一晃之间,距离自己登位秦王都过去二十多年,距离自己亲自掌权都过去十多年。 许多事情,看得更为透侧。 文信候吕不韦是有功的。 对于大秦,是有功劳的。 在先王薨逝的那些年,没有文信候撑持秦国,秦国不知道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无论是蒙骜、王翦、蒙武,他们都是文信候提点提拔的。 王绾、冯去疾、李斯、郑国……也是文信候提点提拔的。 这一方面,文信候是有功于大秦的。 自己并不否认。 可是在对于如何处理山东诸国的事情上,自己同文信候之间有了冲突,自己素喜商君之法。 文信候则喜欢百家之学,文信学宫便是仿造稷下学宫,随即编撰《吕氏春秋》,以百家中的道家为主,兼具阴阳、儒墨、名法、农兵诸夏之学。 欲要以《吕氏春秋》之言一统天下。 文信候是否可以带领秦国一统天下,秦王政实则也没有太大的怀疑,他有那个能力,大周便是文信候亲手灭掉的。 可是……自己更希望以法治秦,举国一体,在诸夏铸就一个法治的国度,真真正正法治的国度。 王绾为相邦,自己一直很放心。 他做的也很好,却是……近年来有些过于执着了。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