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陆伍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盛唐余烬 > 第三百四十九章 故地

第三百四十九章 故地(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时候,一直没有插话的李瑁接口说道。

“顾不得那么多了,李光弼心急,是因为二十万张嘴嗷嗷待哺,不给他,就要出乱子,大乱子,仓储的事某去宫里求至尊,你们商讨一个章程出来,无论如何先紧了这一头,空出来的,行文河南府,用洛口的储粮补上。”

天宝十二载的大唐,其实不缺钱也不缺粮,缺得只是一个途径,从江南运粮经大运河到达洛阳,再用人力转道关中,这是立国百年以来的常态,而随着河陇形势的稳定,关中地区的缺粮有所缓解,否则这一战打下来,非但没有收获,反而会背上一个绝大的包袱,足以拖垮整个国家的财政。

李瑁主动揽下重任,两人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争执归争执,想把事情做好才是他们的本意,哥舒翰想了想,又开口说道。

政事堂的确在为刘稷的突发奇想伤脑筋,事情在李瑁主持的尚书省就没有形成统一意见,两个仆射各持已见,几乎是针锋相对。

哥舒翰和韦见素一个主管兵部,一个主管户部,站在各自的角度,观点自然有所倾向,特别是后者。

“且不说年前大镐三军,新设一个大都护府,迁移十万兵马过去,就是数不清的头疼事,在形势稳定下来之前,至少两年以内,这十万人的吃嚼粮草,全都要从关中、河西、陇右划拨,一石粟米,就算路上无事,光是损耗便达五成以上,关中本就缺粮,这每一粒米又都是从河南、江南、两淮等地运来,其耗损更是不知凡几,这一点,哥舒郡王不会不知吧。”

哥舒翰当然知道,他面无表情地说道。

“两年不成,朝廷最多能给李光弼一年之期,一年之后,镇蕃都护府要自行解决最少三成以上的粮食供给,这件事某同他去说。”

“你说得轻松,拿什么解决?当地那种气候,能招人屯田么。”

“吐蕃人掳去的边民就地安置,把牧场田地分给他们,官府提供农具种子,最多一年后就会有收成。”

“你不说某还忘了,吐蕃人送还的边民已经超过了五万,沿边各郡无人愿意接收,倘若像你说的,就地安置在逻些城附近,第一年官府不光要提供农具种子牲畜,最要紧的是口粮,为此户部要准备十万人以上的分量,再加上十万兵马,今年的压力太大了。”

“压力再大也要顶住,这是咱们用十万将士的性命换来的,顶过了第一年,明年就会宽松许多。”

韦见素现出一个苦笑:“李都护见天地坐在户部衙门,催钱催粮,可户部不产钱粮,京城那些仓储,都是备不时之需用的,没有天子点头,谁敢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